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确诊麻疹病的病因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
一、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麻疹患者的接触史至关重要。麻疹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出疹前4天至出疹后4天均具有传染性。如果患者近期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如在同一生活环境、学校、工作场所等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那么感染麻疹病毒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可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
二、临床表现** 典型的麻疹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一般会经历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在前驱期,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逐渐升高,可达39℃至40℃左右,同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畏光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还可能出现麻疹黏膜斑,这是麻疹早期具有诊断意义的体征,表现为在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可见直径约0.5至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初起时仅数个,1至2天内可迅速增多融合,于出疹后1至2天内逐渐消失。 进入出疹期,发热3至4天后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先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压之褪色,一般3至5天出齐。 恢复期时,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疹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斑,伴有细小糠麸样脱屑,一般2至3周内可完全消失。 根据这些典型的临床表现特点,医生可以初步怀疑麻疹的可能,但确诊还需进一步借助实验室检查。 **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是目前常用的确诊方法。一般在出疹后3天左右即可检测到IgM抗体,且阳性率较高。如果患者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即可确诊为麻疹。
2. 病毒学检查:可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麻疹病毒,但病毒分离培养操作较为复杂,耗时较长,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多在科研等特殊情况下应用。另外,还可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为病因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通过以上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可较为准确地确诊麻疹病的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