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艾灸方法及注意事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在辅助调理荨麻疹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方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艾灸穴位选择 - **曲池穴**:位于手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艾灸曲池穴可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荨麻疹因风邪、湿邪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等症状。 -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脾主统血且运化水湿,艾灸该穴可调节气血运行,化湿止痒,对荨麻疹的气血不畅、湿邪蕴结情况有改善效果。 - **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艾灸此穴能起到养血和营、理气化瘀的功效,可调节人体气血状态,对于荨麻疹这种与气血失调相关的病症有一定的调理意义。
二、艾灸操作方法 - **准备工作**:选用质量较好的艾条,将其点燃后,待燃烧端出现均匀的红火头且艾烟较淡白时即可开始艾灸。同时,要确保艾灸环境相对安静、温暖且通风良好,让患者能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接受艾灸。 - **艾灸手法**:可采用悬起灸中的温和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选定的穴位,距离皮肤约2 - 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5 - 2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适时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防止烫伤皮肤。
三、艾灸注意事项 - **艾灸频率**:对于荨麻疹患者,艾灸初期可每天进行一次,待症状有所缓解后,可逐渐调整为隔天一次或一周2 - 3次。艾灸频率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病情进展灵活掌握,避免过度艾灸。 - **饮食配合**:在进行艾灸调理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易诱发或加重荨麻疹症状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气血的调和。 - **病情观察**:艾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荨麻疹症状的变化,如瘙痒程度、皮疹发作频率及形态等。若经过一段时间艾灸后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不可单纯依赖艾灸而延误病情。 总之,艾灸对于荨麻疹的调理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应用,且要结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