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通常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口臭、消化不良、反酸或恶心、恶心或呕吐等症状。
1.上腹部疼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当胃酸刺激受损的胃黏膜时,就会引起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能是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通常位于上腹部剑突下或偏左、偏右处。疼痛发作时间也不固定,可能在空腹时加重,进食后稍有缓解,也可能在进食后因食物刺激而加重。例如,有些患者在早晨起床时,会感觉上腹部隐隐作痛,在吃完早餐后疼痛有所减轻,但到了午餐或晚餐后,疼痛又会再次出现。
2.口臭:幽门螺旋杆菌不仅能在胃内生存,还可能在口腔中定植。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具有特殊气味,会导致口臭。而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胃部炎症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排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异味,也会通过口腔散发出来。这种口臭通常比较顽固,单纯通过刷牙、漱口等方式很难消除。比如,有些患者即使每天多次刷牙、使用漱口水,口臭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社交和生活质量。
3.消化不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胃的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为腹胀,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明显,感觉食物在胃内难以消化,早饱,稍微吃一点东西就感觉饱了,食欲下降,嗳气,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发出“嗝”的声音。例如,有些患者以前能吃一碗饭,感染后吃半碗就感觉饱了,还经常觉得肚子胀,不停地打嗝。
4.反酸或烧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胃内胃酸分泌紊乱,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反流至食管,就会引起反酸、烧心的症状。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酸性物质,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比如,有些患者在弯腰或平躺时,会感觉有一股酸水涌上喉咙,同时胸口有烧灼感,非常难受。
5.恶心或呕吐: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加重,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时,患者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恶心是一种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口吐出。在病情较重或饮食不当的情况下,恶心、呕吐症状会更加明显。例如,有些患者在吃了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会突然感到恶心,随后呕吐出胃内容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