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
就诊科室:中医科儿科儿科小儿内科
佝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因维生素D缺乏所致,是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多表现为爱哭、烦躁、夜间容易惊醒、多汗等。较大的孩子可表现为方颅、前囟闭合延迟、出牙延迟、肋缘外翻等。
相关推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症状消失需要几个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光照射不足以及生长速度快导致的需求增加等。患者常表现为生长迟缓、颅骨软化、肋骨串珠、下肢畸形等症状。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4135次浏览
2025-02-19
5岁佝偻病能不能治愈
5岁佝偻病如果及时治疗,一般能治愈,但若治疗不及时,则不能治愈。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进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对于5岁的孩子,由于其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只要治疗及时且方法得当,通常是可以实现治愈的。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使用乳酸钙颗粒、维生素D滴剂、乳酸钙颗粒等药物,可以有效提高体内维生素D水平,改善钙吸收状况。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导致病情加重,骨骼发生不可逆的改变,那么在治疗之后可能只能够改善不适症状,而无法完全治愈,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佝偻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6323次浏览
2025-02-08
佝偻病活动期四肢的改变的症状有哪些
佝偻病活动期四肢的改变表现为肌肉松弛、关节畸形、骨骼畸形、骨折风险增加或者疼痛等,建议尽早就医,根据医生指导治疗。1、肌肉松弛:在佝偻病活动期,患儿四肢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导致患儿活动能力受限。2、关节畸形:佝偻病活动期患儿关节软骨发育不良,关节面不平整,容易导致关节畸形。3、骨骼畸形:佝偻病活动期患儿骨骼发育不良,比如脊柱弯曲,导致身体不对称,严重时可影响心肺功能。4、骨折风险增加:佝偻病活动期患儿骨骼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患儿在跌倒时,手腕部易发生骨折。5、疼痛:佝偻病活动期患儿四肢骨骼发育不良,关节软骨磨损,导致疼痛。患儿活动时,关节部位出现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休息,适当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虾仁、鸡蛋或者奶制品等。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118次浏览
2024-11-01
小儿佝偻病怎么治疗
小儿佝偻病可以通过晒太阳、加强营养、改善生活习惯、应用药物、矫正治疗等方式改善。1、晒太阳:阳光是维生素D的天然来源,通过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促进钙的吸收。2、加强营养:佝偻病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营养摄入。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病情。3、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4、应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维生素D滴剂、维D钙咀嚼片、葡萄糖酸钙片等。5、矫正治疗:对于已经出现骨骼畸形的患儿,需要进行矫正治疗。轻度畸形可以通过佩戴矫形器或进行康复锻炼来矫正;重度畸形则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在治疗小儿佝偻病的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616次浏览
2024-10-30
新生儿佝偻病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和表现一般有神经兴奋性增高、颅骨软化、囟门闭合晚、骨骼畸形、运动功能发育落后等。1、神经兴奋性增高:新生儿可能表现出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和多汗等症状。2、颅骨软化:颅骨变薄,检查时可能有乒乓球样的感觉,称为乒乓头。此外,前囟增大、颅缝加宽,甚至可能出现假囟门。3、囟门闭合晚:正常婴儿囟门闭合最晚不超过1.5岁,但佝偻病患儿可能晚于这个时间。4、骨骼畸形:如佝偻病串珠、手镯征和足镯征。5、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新生儿可能出现肌张力低下、头项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以及腹部膨隆如蛙腹等症状。家长平时应注意合理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避免过早练习坐、站等动作,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3517次浏览
2024-10-30
什么叫佝偻病,症状是什么
佝偻病是一种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导致骨骼病变的营养性疾病。症状为多汗、骨骼改变、肌肉松弛、生长迟缓、易激怒等。1、多汗:患儿经常出汗,尤其在入睡后头部多汗,这会导致孩子频繁摇头,使得后脑勺的头发被磨掉,出现枕秃现象。2、骨骼改变:在颅骨方面,会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的后部,感觉像压乒乓球一样有弹性;在胸部可能出现鸡胸,即胸骨向前突出;还有漏斗胸,胸骨剑突处内陷;四肢骨骼可出现手镯、脚镯征,在手腕、脚踝处可摸到或看到圆形隆起。3、肌肉松弛:孩子全身肌肉的张力会下降,表现为腹部膨隆,像青蛙的肚子一样,因为腹肌张力不足;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比如正常孩子该会坐的时候,佝偻病患儿可能还坐不稳;而且孩子的韧带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可能会比正常孩子大。4、生长迟缓:由于骨骼发育不良,会导致孩子身高增长缓慢。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相比,佝偻病患儿的身高增长曲线可能会逐渐下降,体重增长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身体显得瘦小。5、易激惹:患儿情绪上容易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稍有不如意就可能哭闹不止。日常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牛奶、蛋黄等。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但要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和晒伤皮肤。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242次浏览
2024-10-30
儿童佝偻病怎么治疗
儿童佝偻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日光照射、应用药物、康复治疗的方式治疗。1、调整饮食:饮食方面应保证钙元素、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可以从牛奶、蛋黄、三文鱼等食物中摄取。2、日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每天带孩子进行1~2小时的户外运动。3、应用药物:必要时可以遵医嘱应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颗粒、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康复治疗:包括按摩、矫正体操等。饮食调整要科学合理,避免过度喂养或单一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日光照射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皮肤和眼睛,避免晒伤和直视阳光。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384次浏览
2024-10-30
佝偻病看什么科
佝偻病患者一般可以看儿科、儿童保健科、内分泌科、骨科、营养科等科。1、儿科:对于儿童佝偻病患者,儿科是较为常见的就诊科室。2、儿童保健科: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患有佝偻病,或者想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以及佝偻病的预防措施等,可以带孩子到儿童保健科就诊。3、内分泌科:当佝偻病的病因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时,如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导致的钙磷代谢失调,患者可以到内分泌科就诊。4、骨科:当佝偻病患者出现明显的骨骼畸形或需要评估骨骼畸形的严重程度以及制定矫正方案时,可以前往骨科就诊。5、营养科:如果佝偻病是由于饮食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缺乏或摄入不均衡引起的,患者可以到营养科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复查,如按时服用药物、定期进行体检等。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儿童患者,因佝偻病可能导致外貌或身体功能的一些变化,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家长要给予关心和鼓励。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661次浏览
2024-10-30
佝偻病是什么引起的
佝偻病考虑是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钙磷代谢异常、生长速度过快、药物影响等原因所引起的。1、维生素D缺乏:如果日照不足,如长期室内活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等,就会导致维生素D合成减少。2、钙摄入不足:如果饮食中钙含量低,像婴儿期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且母乳钙含量不足;或者儿童、成人挑食、偏食,很少食用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就会导致钙摄入不足,影响骨骼正常矿化。3、钙磷代谢异常:某些疾病会影响钙磷代谢,比如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都可能会导致使钙磷丢失过多,诱发佝偻病。4、生长速度过快:婴幼儿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在此期间营养物质供应跟不上,就可能会出现佝偻病。5、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使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的正常发育。确诊病情后,可以遵医嘱应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颗粒、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恢复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定期复查。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次浏览
2024-10-30
佝偻病吃什么好得快
佝偻病一般吃蛋黄、三文鱼、维生素D滴剂、碳酸钙D3颗粒、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食物和药物好的快。1、蛋黄:蛋黄富含维生素D、磷、钙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改善佝偻病症状。2、三文鱼:三文鱼是一种富含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质的鱼类,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和蛋白质,增强骨骼强度。3、维生素D滴剂:能够有效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4、碳酸钙D3颗粒:碳酸钙是钙补充剂中比较常用的成分,钙含量较高,维生素D3可以促进钙的吸收。5、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在体内经过肝脏的羟化作用后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从而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无论吃哪种食物,均应注意适应量,不可以长期过量吃。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992次浏览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