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中医心血管病科
早搏,亦称期前收缩,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接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其次为房性。 早搏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相关推荐
室性早搏27000次没有感觉怎么回事怎么办
室性早搏是指心室提前发生的异位搏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正常情况下,心脏按规律跳动,而室性早搏会打破这种规律。当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室性早搏达27000次,表明早搏情况较为严重。室性早搏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如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精神压力等。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即便当下没有症状,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潜在影响。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1932次浏览
2025-01-22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心脏早搏是心脏电活动异常的一种表现。正常的心脏电活动会指挥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早搏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的某个部位提前发出电信号,使心脏提前跳动。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心脏问题,了解它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566次浏览
2025-01-20
什么人容易室性早搏
容易室性早搏的人群一般包括有心脏疾病基础的人群、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电解质紊乱的人群、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特发性室性早搏的人群等,建议及时就医,然后遵医嘱合理治疗。1、有心脏疾病基础的人群:室性早搏在心脏病患者中更为常见,特别是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人。这些心脏结构或电生理的异常可能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2、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长期精神紧张、经常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室性早搏。此外,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室性早搏。3、电解质紊乱的人群: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导致室性早搏。这类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电解质水平,及时进行调整。4、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能导致或加重室性早搏。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心脏状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5、特发性室性早搏的人群:在没有明显心脏结构或电生理异常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室性早搏,这种情况被称为特发性室性早搏。这类人群的室性早搏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室性早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易感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3696次浏览
2024-12-13
窦性心律房性早搏的原因是什么
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可能是情绪因素、过度劳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者是扩张型心肌病等原因引起,建议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和治疗。1、情绪因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心脏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窦性心律房性早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舒缓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2、过度劳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工作学习任务过重,可能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影响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引起窦性心律房性早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心脏跳动频率异常,引起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可以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或者是甲亢灵片等药物治疗。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脏功能异常,可能出现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或者是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治疗。5、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可能出现窦性心律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必要时可采用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890次浏览
2024-09-20
早搏危险吗
早搏是否危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早搏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不太危险,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1、一般不危险:早搏是心脏在正常节律以外,提前出现的一次心跳,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很多人都会出现早搏情况,尤其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偶发性早搏一般没有危险,正常人也可能有,且通常不会造成什么后果,也不需要治疗。2、可能危险:如果早搏次数比较多,比如一天内出现1000多次,甚至2000多次,则可能引起一些危险,如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早搏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的风险。对于早搏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早搏的重要措施之一。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806次浏览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