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上颌窦穿刺冲洗进针部位应在下鼻道,具体位置在下鼻甲前端向后1-1.5cm处。因为这个位置的骨头比较薄,容易穿透进入上颌窦的窦腔。
【1】穿刺部位如图所示
二、上颌窦穿刺冲洗的具体步骤
(1)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用含减充血剂(麻黄碱或肾上腺素)和表面麻醉剂(丁卡因)的棉片收缩总鼻道、下鼻道和中鼻道黏膜;下鼻道外侧壁、距下鼻甲前端约1~1.5cm的下鼻甲附着处骨壁最薄,易于穿透,是上颌窦穿刺的进针部位。麻醉时间约10~15分钟。
穿刺窦腔:在前鼻镜/鼻内镜下,将上颌窦穿刺针尖端置于上述进针部位,针尖斜面朝向下鼻道外侧壁,针尖的方向朝向同侧眼睛的外侧角,稍加用力钻动即可穿通骨壁,针进入窦内时有落空感。一般穿刺右侧上颌窦时,左手固定患者头部,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针掌心顶住针的尾端。
冲洗:获“落空感”后固定穿刺针,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回抽检查有无空气或脓液,以判断针尖端是否确在窦内,若抽出脓液则送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证实针尖确在窦内后,用注射器向窦腔内缓缓注入温生理盐水以冲洗。若上颌窦内积脓,即可随生理盐水一起经上颌窦口自中鼻道流出。如此连续冲洗,直至脓液冲净为止。冲洗完毕,退出穿刺针。
三、临床意义
上颌窦穿刺冲洗用于治疗上颌窦炎,此方法同时亦有助于诊断,但应在全身症状消退和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后施行。
【1】孙虹,张罗主编.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