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不来月经的坏处 - 健康23网
发布时间:2022-10-18

哺乳期不来月经的坏处

很多妈咪都认为,哺乳期不会来月经,但并非绝对。一般来说,不哺乳的妈妈通常在产后6—10周就迎来了“老朋友”。哺乳妈妈月经的恢复时间一般会延迟,有的哺乳期一直不来月经。但很多妈妈都在哺乳期来了月经。哺乳期来月经会影响奶水吗?

什么时候会恢复例假?

关于产后第一次来例假的时间,每个妈妈的情况都不一样。通常与产妇是否哺乳、哺乳时间的长短、产妇的年龄及卵巢功能的恢复能力等相关。

一般而言,没有选择母乳喂养的妈妈,产后4个月以内会迎来例假;

母乳喂哺的妈妈平均在产后4-6个月来例假。

例假也会因为妈妈的身体状况而调整会面时间,产后第一个月就报到,哺乳期间一直不露面,乃至产后1年左右才恢复,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不用担心哦。认识的宝妈有到宝宝2岁才恢复例假的,真是好让人羡慕啊!

一、哺乳期来月经,婆婆不准我喂奶

哺乳期来月经会影响奶水吗?这是网友丁丁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丁丁讲述道:生完孩子5个月,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可是最近来了月经,本来想着应该也没事,正常给宝宝喂奶,细心的婆婆发现我最近买了卫生巾,于是问我是不是大姨妈回来了。我当然是点点头。哪知道这老太太严肃的跟我说:“那你不要给宝宝喂奶了,现在的奶水脏了,也没营养了。宝宝吃了不好的。”

当时我就震惊了!真的有这种说法吗?我的乳汁哪里就没有营养了,难道别的妈咪整个哺乳期都不来姨妈?或者来了姨妈就不喂了?那有些一直哺乳到2岁的妈咪们也是如此。满肚子的疑问,夹杂着些许怒火,鉴于婆婆是长辈,也没有反驳她,看来得好好跟她科普一下了。

来例假,可以继续哺乳吗?

有些宝妈在例假期间明显觉得疲惫、敏感、不适,母乳量似乎也减少了,而大部分妈妈完全没有影响,甚至有的宝妈在经期母乳还会增多。无论怎样,母乳量不会因为经期有显著的变化,即使有影响也会很很短暂。如果过度担忧例假对母乳的影响,反而会减少母乳量。

在经期哺乳,有的宝宝可能会对母乳的流速有些不满,循环多喂几次就可以了。已经加辅食的宝宝,可以适当增加辅食量。

来月经奶水会变少吗?

——奶量可能减少,建议多饮汤水

来月经,说明子宫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开始正常工作了,这是好现象。奶水只会和妈咪的身体状况有关。饮食、休息、精神状态以及是否及时为孩子哺乳,这些才是影响会奶量是否充足的原因。如果在产后哺乳期来月经了,建议新多喝点汤水,这样乳汁就不会太过浓稠;同时多吃些鱼类、牛奶、禽肉等,帮助母乳分泌哦。

产后例假周期不规律,正常吗?

由于生产后卵巢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对于前几次例假,不论在时间周期或者量上一般会和生产前有所不同。周期可能会这次28天,下次35天,或者停几个月再来,都是正常的,不过在两三个例假周期后基本就会恢复到和孕前一致的情况。这不属于月经不调哦。

有关例假量

量多

大多数新妈妈的产后第一次例假量会比平时的稍多,出血时间稍长,且伴有小腹隐隐作痛的感觉,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不过若是出血量持续增多且出血时间过长,还是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行。

量少

带宝宝本就十分辛苦,有的新妈妈因为身体虚弱和劳累倦怠,产后第一次例假量很少,甚至打个照面就溜了。对于此种情况,建议宝妈们可以适当休息和调理,同时结合后几次例假情况来观察与判断。

没来例假,需要避孕吗?

一般来说,没有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而在没恢复例假前,排卵也可能已经恢复,所以即使没有来月经,也应该有避孕的意识,做好防护措施。

哺乳期来例假,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保持好心情

不管是否在生理期,妈妈保持好心情不仅有益于自己的身体,对宝宝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感觉疲劳了,可以请家人帮助照看宝宝。听首轻音乐,吃些健康的小零食,和朋友聊会天,小睡一会,都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哦。

饮食均衡,多吃含铁的食物

肉类、牛奶、汤类不用特意猛喝,正常饮食就好。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要多喝温水,多吃含铁的食物,如肝脏、鸡胗、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蛋黄等,忌食辛辣食物。

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宝宝满4个月,夜奶还要两次以上,为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需要仔细分析宝宝吃夜奶的原因了。如果长期睡眠不足,难免造成妈妈身体内分泌失调,继而影响产后例假的规律。(回复“夜奶”,可查看相关文章)

适当运动

运动不仅能对恶露排除和子宫恢复有利,还能缓解产后肌肉酸痛和舒缓压力,减少抑郁的发生呢。璐璐推荐有氧健身操,经期切记不可动作幅度过大,锻炼也要循序渐进哦。哺乳完,再运动哈,注意补充水分。

勤换卫生巾

刚开始恢复例假经血量可能很大,更需要勤换卫生巾,保持干爽,每天流水清洗阴部。

友情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相关推荐
什么是阿米巴食脑虫
     阿米巴食脑虫,学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隶属于叶足纲、裸变总目、阿米巴目、棘阿米巴科。在形态结构方面,阿米巴食脑虫具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7微米至20微米,可借助伪足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253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阿米巴虫怎么治疗
     食脑阿米巴虫,即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感染人体后引发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以下是关于其治疗的相关内容。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为食脑阿米巴虫感染,应立即展开治疗。治疗方案通常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它能通过与真菌细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589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确诊
     食脑虫,医学上称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确诊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一、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较为典型的症状。早期可能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类似脑膜炎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颈部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507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治疗
     食脑虫,即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严重疾病,治疗较为复杂,以下是其常见治疗方式及相关要点。一旦确诊为食脑虫感染,通常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是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抗阿米巴药物有两性霉素B等。两性霉素B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它能够作用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446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才可以杀死
     食脑虫,医学上称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致病性原虫,可引发严重的脑部感染,致死率颇高。要将其杀死,需采取多种有效的专业手段。在自然环境中,食脑虫主要存在于温暖的淡水水域,如湖泊、河流、温泉及未经妥善处理的游泳池水等。对于这类可能存在食脑虫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766次浏览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