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毛孔 要先搞懂毛孔是什么类型? - 健康23网
发布时间:2022-10-18

毛孔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所以要根据产生的因素来对症下药进行保养,才能解决毛孔粗大的问题。今天跟大家说说油脂型毛孔与干燥老化型毛孔。

干燥老化型毛孔:皮肤容易干燥,即使夏天上妆也会脱皮;毛孔集中在两颊,有点像是风干的橘子皮;毛孔形状狭长,呈Y型或者水滴状。有两个以上就是干燥老化型毛孔。

肤质偏干,再加上胶原蛋白变脆弱,没办法有效支撑肌肤,毛孔周围跟着凹陷,拉长,有阴影,使得毛孔看起来粗大。这种类型毛孔要注意绝对不能让肌肤干燥!密集补水再加紧致精华,还有针对毛孔周围肌肤集中提拉,才能收缩毛孔。

收缩毛孔方法:

step 1:保湿洁面,维持肌肤含水量。

清洁时记得选用滋润度较高的卸妆产品还有保湿的洁面产品,这样能保持肌肤原本的含水量及皮脂,洗脸后应该感觉清新干净有水分才对。TIPS:洗脸时由下而上提拉肌肤,可以帮助紧致肌肤。

step 2:化妆水按摩,连毛孔都水润。

用化妆水按摩,建议用高机能化妆水近似精华液成分,质地浓稠有高渗透力,能轻松打好保湿底子,并能加强后续保养的吸收。TIPS:按摩可以由下巴朝太阳穴往上提,避免摩擦,紧致皮肤。

step 3:用眼部抗老精华来保养毛孔。

因为针对眼周设计的精华液,分子更小更好吸收,眼周保养后,多取一点带到两颊毛孔粗大的地方,效果很不错。

油脂型毛孔:T字部位、额头经常泛油光;毛孔呈U型,集中在T字部位,鼻头明显有白头及黑头粉刺。有两个以上就是油脂型毛孔。

肌肤不停出油,毛孔周围角质越积越多,不及时清理,毛孔就会被油脂撑开,毛孔就一天天长大,凝固后变成粉刺、堆积在毛孔开口处。这种类型的毛孔应该先清理通畅后再补水才能恢复毛孔健康,后续加入控油精华,才能更好收缩毛孔。

收缩油脂型毛孔:

step 1:酵素洁面,清空深层脏污。

想让深层粉刺出来,要先移除肌肤表面的障碍。酵素能温和分解角质细胞间的连接蛋白,帮助代谢老废角质并带走深层的皮脂脏污。(敏感肌妹纸慎用,可以1:1混合洗面乳使用,但停留不要超过30秒。)

TIPS:洗脸前用温毛巾蒸脸,帮助软化角质,有助更好代谢清除。

TIPS:鼻头、下巴等粉刺较多的地方,用画圈的方式清洁,带走粉刺。

step 2:选用"酸"温和畅通毛孔。

毛孔先清空才能缩小,可以采用含有杏仁酸的精华,含有脂溶性成分,能贴合肌肤,深层代谢角质,而且还能抑菌、控油、通毛孔一步到位。

TIPS:按的时候沿着鼻翼肌肤一手固定、一手滑动、帮助通毛孔。

step 3:化妆水湿敷,调理肌肤。

用了含酸精华后,搭配保湿化妆水(湿敷)可以让焕肤的效果更好,当角质层水分充足时,表皮代谢才能顺畅,也可以避免肤质变得外油内干,更难处理毛孔问题。

看完就知道收缩毛孔也没有那么难,只是要分清自己毛孔粗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通过日常护肤小步骤就能收缩毛孔。

友情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相关推荐
什么是阿米巴食脑虫
     阿米巴食脑虫,学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隶属于叶足纲、裸变总目、阿米巴目、棘阿米巴科。在形态结构方面,阿米巴食脑虫具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7微米至20微米,可借助伪足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253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阿米巴虫怎么治疗
     食脑阿米巴虫,即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感染人体后引发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以下是关于其治疗的相关内容。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为食脑阿米巴虫感染,应立即展开治疗。治疗方案通常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它能通过与真菌细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589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确诊
     食脑虫,医学上称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确诊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一、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较为典型的症状。早期可能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类似脑膜炎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颈部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507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治疗
     食脑虫,即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严重疾病,治疗较为复杂,以下是其常见治疗方式及相关要点。一旦确诊为食脑虫感染,通常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是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抗阿米巴药物有两性霉素B等。两性霉素B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它能够作用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446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才可以杀死
     食脑虫,医学上称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致病性原虫,可引发严重的脑部感染,致死率颇高。要将其杀死,需采取多种有效的专业手段。在自然环境中,食脑虫主要存在于温暖的淡水水域,如湖泊、河流、温泉及未经妥善处理的游泳池水等。对于这类可能存在食脑虫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766次浏览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