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DNA药物或让人类永葆青春 - 健康23网
发布时间:2022-10-16

“我们都希望永葆青春,治愈所有的疾病,这样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近日,在中国药科大学举办的“走近**—诺奖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发问道,“在未来,通过对dna的研究,可以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突变,干涉‘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作为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2004年,他与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一种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理),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有了大幅度延长,但与此同时,人类也付出了新的代价——新疾病不断出现。“人们大约15%的时间都在与疾病作斗争。”切哈诺沃指出。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阿司匹林、青霉素的偶然发现是第一次药物革命,那么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末化合物的组合和筛选则是第二次药物革命,许多至今畅销的药物就是在此期间发明的。此类药物的发现方式在切哈诺沃看来,好比“在一万把钥匙中寻找自家房门的钥匙”,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使用同样的药物,几年后,一些病人去世或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而另一群人病情却有好转,有的甚至治愈。一项对患乳腺癌病人的追踪研究表明,两个同样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使用同一种药物,也会产生不同效果。

“因此我们的认识需要有180°的转变,要看这个病人的dna里有什么问题,两个患相同病症的人dna有什么不同。”切哈诺沃认为,“通过疾病提前预知,我们就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些基因突变。”

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降低患乳腺癌风险,决定割除双乳。朱莉之所以要做切除手术,因为她知道她的母亲携带这种有可能让她患乳腺癌的基因,所以她采取措施提前切除了乳房,预防乳腺癌。

切哈诺沃把研发新型dna药物看做是未来第三次药物革命,“第三次药物革命是靶向的、个性化的药物,可以针对每个人的基因进行定向治疗,医生可以改变行为方式,预防疾病”。它意味着,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人使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或者说同样的药物在不同病人身上的疗效不同。切哈诺沃也因此认为一种药品能够治疗所有人同种疾病的时代将宣告终结。(图片来源:东方ic)

友情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相关推荐
什么是阿米巴食脑虫
     阿米巴食脑虫,学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隶属于叶足纲、裸变总目、阿米巴目、棘阿米巴科。在形态结构方面,阿米巴食脑虫具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7微米至20微米,可借助伪足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253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阿米巴虫怎么治疗
     食脑阿米巴虫,即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感染人体后引发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以下是关于其治疗的相关内容。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为食脑阿米巴虫感染,应立即展开治疗。治疗方案通常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它能通过与真菌细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589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确诊
     食脑虫,医学上称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确诊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一、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较为典型的症状。早期可能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类似脑膜炎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颈部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507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治疗
     食脑虫,即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严重疾病,治疗较为复杂,以下是其常见治疗方式及相关要点。一旦确诊为食脑虫感染,通常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是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抗阿米巴药物有两性霉素B等。两性霉素B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它能够作用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446次浏览
2025-07-11
食脑虫怎么才可以杀死
     食脑虫,医学上称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致病性原虫,可引发严重的脑部感染,致死率颇高。要将其杀死,需采取多种有效的专业手段。在自然环境中,食脑虫主要存在于温暖的淡水水域,如湖泊、河流、温泉及未经妥善处理的游泳池水等。对于这类可能存在食脑虫
王超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766次浏览
2025-07-11